中國經濟網報道《豪森藥業:以科技為引擎 以創新為驅動 奮力跑出高質發展“加速度”》
七十年滄海桑田,新中國昂首奮進迎來盛世繁華;
廿四載風雨征途,豪森人在創新發展中銜枚疾進。
撫今追昔,不變的是藥物研發蓄力深耕的初心;
十月贊歌,唱響新時代序曲壯行高質發展之路。
歷史追溯到1995年7月的連云港,伴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創業熱潮下江蘇豪森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始立。得益于前瞻性的研發布局和數十年如一日的創新堅守,抗厭氧菌1類原創新藥邁靈達、中國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糖尿病長效藥物孚來美接連問世,慢性髓性白血病藥物甲磺酸氟馬替尼和非小細胞肺癌第三代靶向藥物甲磺酸奧美替尼即將上市。一系列創新藥的重大突破,見證了從仿創結合到創仿結合的“豪森加速度”,也見證著我國醫藥產業由大國向強國轉變的歷史進程。20多年來,豪森以改革驅動創新,以創新驅動發展,在全面融入、主動對接國家戰略中腳步鏗鏘,為醫藥行業轉型升級和高質發展釋放新動能和輻射帶動作用。
研發布局投入 與時代同頻共振
作為全球第二大醫藥消費市場,我國醫藥產業普遍大而不強,創新能力偏弱,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隨著“十三五”規劃落地,“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醫藥產業發展迎來難得的歷史機遇,而科技創新已成為加速產業轉型、賦能“健康中國”的全行業共識。
以高科技屬性論,用“10年10億10%”來形容藥物研發周期長、成本高和難度大并不為過。從成立之初就堅持以創新為引領的豪森選擇迎難而上,致力于通過領先的科技與專業能力,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保持高強度且持續的研發投入,產品研發支出逐年提升,占銷售收入比重已超過12%,遠高于目前國內醫藥行業1-2%的水平;
構建科學完整的研發體系,創建了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中心等多個研發平臺;
強化創新協同,以中樞神經、抗腫瘤、糖尿病等為重點研究領域,與國內外知名科研院所、重點醫院開展多形式合作,促進科研成果和市場運用高效鏈接;
大力培養和引進高層次技術人才,現有全職研發人員1200多名,儲備了一批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江蘇省雙創計劃、333人才工程等高層次人才。
共襄健康中國 提升民眾獲得感
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藥品的需求已經從“有藥可用”轉變為“用上新藥、好藥”。民族制藥企業,豪森肩負著滿足國民健康需求和國家用藥戰略安全的重任。
豪森瞄準臨床急需的大品種藥物,打破專利壁壘,在確保產品療效和安全性的同時,大幅降低藥物治療成本,提高患者用藥可及性和可負擔性。精神類藥物歐蘭寧于2001年上市,其療效好、副作用小且價格低,為國內患者帶來福音;2013年伊馬替尼國內化合物專利到期,昕維首仿上市,安全、有效且性價比更高的國產藥物讓患者不再“淚水肆虐”。從2000年起,豪森已實現20余種仿制藥上市,累計惠及患者上千萬人,節約社會醫療成本數百億元。
仿制藥解決了用藥可及性難題,創新藥則具有更高的社會意義。新型第三代硝基咪唑類藥物邁靈達,對婦科盆腔炎等疾病有更好的療效和安全性;創新藥孚來美的研發更是恪盡這家民族制藥企業的責任擔當,面對我國糖尿病日益嚴峻的發展形勢,新型降糖藥物的研發被寄予很大期望,2004年僅成立不足十年的豪森準備迎接挑戰。艱難的新藥發現、漫長的臨床研究以及嚴格的審評審批,孚來美走過了15年的歷程,技術團隊攻堅長效藥物修飾、制劑、質量控制三大新技術難關,創新實現一周一次的給藥方式,給患者帶來強效、安全、便捷的新型用藥選擇及更多臨床獲益,顯著提升其用藥體驗和生命質量。
專注自主創新 從國內走向國際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隨著健康需求的增長,從長遠看,豪森還將繼續專注創新、開發出原創性藥物來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豪森專注新藥創制20年,以滿足重大臨床治療需求為導向,聚焦中樞神經系統、抗腫瘤、抗感染、糖尿病、消化道和心血管等重大疾病領域,致力于高品質、具有突出治療優勢藥物的研究開發。先后承擔863計劃、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火炬計劃等科研攻關40余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中國專利金獎1項,國內外授權發明專利200余項,參與國家標準制定近150項。
為搶占全球競爭新高地,豪森同步推動甲磺酸奧美替尼等更多的創新藥進入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為企業從“走出去”到“走上去”夯實基礎。在國際化征程中,豪森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引領藥物研發方向,推進有效治療藥物的重點投入和開發,讓中國乃至全球患者盡快用得上國際先進水平的新藥。
七十春秋鑄輝煌,廿四載再競帆。在新中國70華誕的莊重節點上,豪森藥業將開啟新篇,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引領行業轉型升級,滿足患者大量的未盡醫療需求,為“健康中國2030”的宏偉規劃貢獻力量,這也將引領豪森高擎“服務社會 營造健康”的旗幟走向更加廣闊的國際醫藥海洋。